您的位置:我得杂志网 > 公司资讯 > 杂志文章 > 坚定不移推进质量强国建设
坚定不移推进质量强国建设
 
《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建设质量强国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由大向强转变的重要举措,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

赵昌文:曾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所长、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四川大学副校长。兼任国家“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全球能源转型委员会(ETC)委员,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跨国专家组成员,北京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广东、甘肃等多个地方政府决策咨询顾问。多次参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党和国家重要会议的文件起草工作,参加了数十项国家重大改革方案、政策的制定、评估工作,数十篇政策报告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批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质量强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之一。

为新发展格局提供基础支撑

《经济》:日前发布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建设质量强国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由大向强转变的重要举措,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在您看来,我国坚定不移推进质量强国建设的时代内涵与深刻意义是什么?

赵昌文: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求我国必须建设质量强国。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和产品、工程、服务质量总体水平稳步提升的同时,必须看到我国质量水平的提高滞后于总体经济、产业规模和国际贸易增长的速度,整体质量水平、品牌建设成效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建设质量强国、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促进经济发展提“质”增“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特别是进入工业化后期,世界发达国家都会把质量提升作为国家的重大战略安排。从历史和国际经验看,经济强国一定是质量强国。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以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满足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持续加快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提升经济运行整体效率和效益;充分体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面对接国际行业标准,增强中国制造和中国服务的国际竞争力和美誉度。

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变化要求我国必须建设质量强国。质量既是一国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也标志着国家竞争力的强弱,决定着一国产业发展的未来。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引发质量理念、机制和实践的深刻变革。在此背景下,世界发达国家对产品和服务质量的重视程度在已有基础上持续提高,并不断寻求改进的有效途径,以质量为核心要素的标准、人才、技术、市场、资源等竞争愈发激烈。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美国和西方部分国家在科技、贸易等领域对我国实行封堵,企图遏制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现代化进程。建设质量强国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将有力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助力打造自主、韧性和有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我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基础支撑。

制造企业要更具质量竞争力

《经济》:《纲要》提出,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我们该如何理解这“三个转变”?如何实现这“三个转变”?需要有效应对哪些挑战?

赵昌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个转变”,也就是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这是对我国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发展方向提出的明确要求。从制造到创造要求注重创新,从速度到质量要求提升品质,从产品到品牌要求全局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品质量提升迅速,部分重大装备、消费类及高新技术类产品的质量已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产生了一批具有较强质量竞争力的制造企业。但是,产品质量整体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世界级优质品牌有待进一步培育。特别是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发达国家掌握着核心专利,产品的性能稳定性、质量可靠性、环境适应性、使用寿命等指标均处领先水平;品牌附加价值更高,市场影响力更大。据不完全统计,世界装备制造业中90%的知名商标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

首先,“三个转变”要求创新驱动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蓬勃兴起,数字化、绿色化等科技创新成为其中的关键变量。我国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但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仍未实现自主可控。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是最为迫切的转变,关键在于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要不断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尽快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其次,“三个转变”要求提质量增效益。政府和企业都要自觉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近期发布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已经将建设质量强国上升为国家战略,下一步要推动发展重点转向提高质量和效益,在全社会树立质量优先的意识,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强质量文化建设,营造重视品质、崇尚工匠精神的社会氛围,引导企业和公众更加重视质量。加快行业质量诚信自律机制建设。引导和推动行业组织制定行业质量诚信守则规范,完善行规、行约,明确各行业诚信责任和义务。提升产品质量标准,完善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体系以及质量法律法规和执法体系,构建政府监管、市场调节、企业主体、行业自律、社会参与的质量管理格局。

最后,“三个转变”要求加强品牌建设。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统计,3%的知名品牌占了全球40%的市场份额。中国产品和服务虽占据着市场重要地位,但相较而言多数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要加大力度培育自主知名品牌,鼓励企业进行品牌文化规划建设,指导完善企业发展战略,促进品牌建设和业务发展相融合,努力打造代表中国的国内外知名品牌。

《经济》:《纲要》提出,要增强企业质量和品牌发展能力。那么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增强企业质量有哪些重要抓手?

赵昌文:企业是高质量发展的主体,也是建设质量强国的主力军。增强企业质量和品牌发展能力,需要提升全面质量管理水平。从企业角度来看,必须转变观念,适应新时代消费需求的新变化,与时俱进地创新技术与商业模式,从而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从政府角度来看,也要与时俱进地提高对行业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标准,尤其是质量标准、技术标准,同时加强质量监管。通过加强标准制定和监管,防止“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发生,保持市场公平竞争。

一是引导企业强化质量优先的意识,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大力推广先进技术手段和现代质量管理理念方法,为企业质量管理提供科学指导,建设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快建立企业质量信用档案。加强科学质量文化建设,倡导工匠精神,鼓励企业形成产品精益求精的氛围,质量意识贯穿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健全质量治理体系,充分调动经营主体的积极性。推动从业人员树立职业即“天职+敬业”的理念,使从业人员独具“匠心”:专注品质、严谨耐心、一丝不苟、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打造最优质的产品。

二是深入推进质量技术创新应用,鼓励研发投入。发挥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作用,激发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活力,加大质量科技研发投入和技术攻关力度,推动创新技术应用和标准化,开展重点领域质量可靠性攻关。加强质量研究机构和质量教育学科建设,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质量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加大质量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力度。加强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简称“四基”)的能力建设。强化基础研究,着力解决影响基础零部件(元器件)产品性能和稳定性关键共性技术。

三是明确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加大政府监管、宣传力度。加快完善质量首负责任、首席质量官、重大质量事故报告、缺陷产品召回等制度,严格实施企业岗位质量规范与质量考核制度。企业要严格执行重大质量事故报告及应急处理制度,健全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切实履行质量担保责任及缺陷产品召回等法定义务,依法承担质量损害赔偿责任。健全质量信用奖惩机制,促进行业优胜劣汰。鼓励企业开展质量管理工作交流,培养质量管理人才。表彰优秀质量管理企业,推动品牌软实力建设。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平台,宣传企业在质量管理领域的优秀做法,树立正面典型。

四是形成统一开放、公平公正、竞争有序、诚信规范的市场环境。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坚决防止垄断经营和不正当竞争,破除地方保护,维护市场秩序,形成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实施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和标准。形成社会资源向优质产品、优秀品牌和优势企业聚集的机制。引导制造企业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树立中国制造企业、产品良好国际形象。围绕国家重大产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及检验检测技术、标准一致性,建立双边、多边质量合作磋商机制,参与质量相关国际和区域性标准、规则的制定。

高质量推进品牌建设工作

《经济》:品牌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象征,加强品牌建设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纲要》提出,争创国内国际知名品牌,并以专栏的形式设定了“中国品牌建设工程”。我们该如何理解质量与品牌之间的关系?

赵昌文:质量是品牌的核心基础,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品牌的好坏。优质品牌往往能更受消费者青睐,比如德国拥有宝马、奔驰、大众等多个国际驰名的汽车品牌,这些品牌的背后是工匠精神、先进设计和可靠品质。所以,品牌是基于质量之上的产品附加值,是建立在市场长期选择的基础之上的,仅靠广告是无法长期支撑一个高价值品牌的。一旦质量出现问题,重塑品牌形象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另外,优质品牌可以促进企业营收增长,带动创新投入,形成良性循环。比如在食品饮料行业中,美国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两大巨头与同类型企业的产品品类类似,虽然易于复制,但通过品牌形象、品牌视觉的区分来提升市场占有率,实现差异化。

“中国品牌建设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树品牌要首先从抓质量做起,质量强国与“品牌大国”是辩证统一的。品牌建设需要重内容轻形式,要体现产品的创新性和高质量,企业要真正造出“好产品”,提供“好服务”,政府和行业协会要发挥好监管、引导作用。支持制造企业围绕研发创新、生产制造、质量管理和营销服务全过程,提升内在素质,夯实品牌发展基础。扶持一批品牌培育和运营专业服务机构,开展品牌管理咨询、市场推广等服务。健全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管理制度。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市场信誉好的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品牌文化,引导企业增强以质量和信誉为核心的品牌意识,树立品牌消费理念,提升品牌附加值和软实力。加速品牌价值评价国际化进程,充分发挥各类媒体作用,加大中国品牌宣传推广力度,树立中国制造品牌良好形象。

《经济》:从企业角度来说,如何打造好中国精品和百年老店?从政策角度,如何高质量推进品牌建设工作?

赵昌文:对于企业而言,打造好中国精品和百年老店,意味着要注重长期性发展,注重品牌与创新、质量的协同推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是打造好中国精品和百年老店的最大基础。企业要坚持弘扬工匠精神,对产品和服务精益求精,形成一套拳头产品和服务,满足公众需求和行业标准,有效管理成本,为市场提供自身独特的价值。创新是打造好中国精品和百年老店的核心动力。企业必须转变观念,适应新时代消费需求的新变化,与时俱进,推动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中才能保持长久的生命活力。企业可以引入数字化技术进行生产流程、管理模式和商业模式再造,提升生产质量和效率,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差异化的需求。品牌也是产品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系统建设企业文化,确定企业宗旨、愿景和使命,树立正确的品牌价值观。开展多种形式的品牌推广活动,最大限度挖掘品牌价值。

高质量推进品牌建设工作,涉及市场、政府、公众等多方面主体,需要各相关方共同努力。从政策角度来说,高质量推进品牌建设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完善优质品牌评选机制。基于中国市场品牌的实践发展经验,完善科学的品牌评价体系,建立客观的品牌评价榜单。二是鼓励企业实施质量品牌战略。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培育一批专业服务机构,开展品牌咨询。三是为企业加强品牌保护和维权提供工具。建立完整的公共服务体系,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四是加大对假冒伪劣产品的监管力度。坚持质检为民导向,维护企业利益。充分发挥市场的推动和引领作用。
声明:本平台对转载、分享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其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仅供阅读者参考,本平台将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您与我们联系010-62920618,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谢谢!

让发行变的更简单让订阅变的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