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我得杂志网 > 公司资讯 > 杂志文章 > 绩效管理,有效沟通
绩效管理,有效沟通
 
蔡飞飞

阿姆斯拉尼提出,绩效管理是通过在管理者与员工之间达成关于目标、标准和所需能力的协议,在双方理解的基础上使组织、群体和个人取得良好工作结果的一种管理过程。绩效管理主要是为了控制、激励、约束、监督企业员工更好地完成组织任务,提高企业员工工作效率,是组织自身发展必不可少的管理方法。然而,在实践中,绩效管理本该发挥的重要作用却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反而暴露了很多问题,比如绩效管理流于形式,绩效目标不明确,绩效指标没有分配权重,绩效反馈渠道不畅通等等。A中心作为某市局直属单位,负责全市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建设。面对着人员少、任务繁重的现状,领导决定开展绩效考核。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领导发现现有的绩效管理制度极不完善,严重阻碍了A中心的发展。因此,结合A中心的管理现状,我们设计了一套绩效管理方案。然而,在方案实行过程中,许多员工对于方案的设置、流程多有不解,导致不配合甚至排斥。基于此,我们做了大量的沟通工作。

自我诊断
●绩效考核不明确

A中心在制定员工绩效目标时,没有考虑到战略目标,只是简单地拿出考核表来应付,造成考核脱离实际,流于形式,达不到考核目的。许多员工表示,看不明白考核表中的内容,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设置绩效考核目标。

●岗位职责不明确

A中心采用的是“德、能、勤、绩、廉”的考核方法,最后得出一个综合评价。简单地以优秀、称职、基本职称、不称职加以分类,还要求优秀人员不能超过参评人员的15%,也就是说,为了应付人数,即使没有那么优秀的人也要“被优秀”,最后报备存档。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缺少关键业绩考核指标,无法针对不同部门、不同项目、不同课题的独特性做出定性与定量的分析,难以全面、客观、立体地反映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情况。另外,员工的自我述职本是一个很好的展示,能够让领导和同事对其有一个全新认知。然而,每位员工的自我述职都要在既定的模板中填充内容,主观色彩浓厚,如果仅凭述职报告内容,难以对述职者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最后领导的评语也多是“态度端正”“工作努力”“团结同事”等词。没有编制岗位说明书,员工职责不清,导致问责制无法实施。轻松的工作大家争着做,费力不讨好的工作互相推诿。许多小事也不得不由领导亲自出面,才能最终下定论。

●考核周期过长

心理学上有一学术名词叫近因效应,是指最新出现的刺激物促使印象形成的心理效果。例如介绍一个人,前面先讲他的优点,接着“但是”,讲了许多缺点,那么后面的话对印象形成产生的效果就属于近因效应。A中心于每年年底或次年初进行一次员工考核,时间过长,容易产生近因效应,不能及时发现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也不能及时表彰优秀的员工;许多员工在年中时工作出现失误,也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导致员工不能认识到自己所犯错误的严重性,浑水摸鱼,影响其他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绩效设计
A中心根据各岗位的工作性质和履行的职责不同,按上级单位对A中心绩效总额的预算,设定了基础绩效工资和相应的绩效权重,对于既是管理岗位又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岗位,取高权重岗位计算。

针对A中心领导班子,运用BSC平衡计分卡来进行考核。由于检测单位不同于企业,原来的四项(客户、财务、学习和成長、内部流程)依实际情况相应改为组织领导、管理创新、规划发展、人才建设四个平衡项目,侧重组织领导。根据本单位特点和当年发展重心,权重分别为40%、30%、20%和10%,总分100分。

技术岗人员分为学术带头人和技术人员两类,考核指标用切实可行的KPI(关键绩效指标)体系来完成。作为检测工作,工作量的完成是关键指标和基础指标,所以权重设置较高,根据实际情况,其权重依次为60%、15%、10%、10%、5%,总分100分。

管理岗位分为中层和一般管理人员,侧重于工作岗位职责,采用MBO(目标管理法)来考核。根据权重设计,考核周期由原来的一年一考核,变为月考、季度考和年终考。结合实际考核结果,考核优秀的员工,按其对应权重绩效工资的150%标准发放,称职的按100%发放,基本称职的按50%发放,不称职的不发放年终绩效工资。在职称和职务的晋升上,连续考核五年间必须有两次优秀。

这套流程公开以后,人事部门本以为会得到大家的拥护,但是却出现了截然相反的声音。许多员工对于这套流程并不买账,甚至认为这种方案是换汤不换药,变相克扣绩效工作。为此,我们决定,在方案实行前,要做好每一位员工的沟通工作,确保这些绩效改革的成功。

绩效沟通
管理学家说过,管理,既不是组织首脑一种排他性的特权,也不是一种专门职责,而是一种涉及有机体所有成员的活动。在此基础上,美国尼勃拉斯加大学弗雷德·卢森斯教授和他的助手们针对450名管理者的研究也进一步表明,最有效的管理者花费了最多的时间用于沟通和协商,约占调查人数的44%。在沟通之前,我们也做了大量工作。

●做好绩效沟通或面谈的准备

通知下属沟通讨论的内容、步骤和时间:要先让员工做好充分的准备,以便能充分利用沟通、面谈机会阐述自己的想法、困惑、需要的支持等,使管理者在倾听的过程中也能获取更多的核实信息。

选择、营造一个和谐轻松的气氛:要考虑员工当天的工作状态、情绪表现等,选择好时间、地点,沟通的座位安排切忌你和员工面对面正视(距离太近或太远)、你高他低(你高高在上让员工不能正常平视),这样会给员工造成一种被审问的压抑感觉。这种沟通又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

正式沟通是事先计划和安排好的,如定期的书面报告、面谈、有经理参加的定期的小组或团队会等。

1.定期的书面报告

主要有周报、月报、季报、年报。书面报告可培养员工理性、系统地考虑问题,提高逻辑思维和书面表达能力。但应注意采用简化书面报告的文字,只保留必要的报告内容,避免繁文缛节。

2.一对一正式面谈

面谈的重点应放在具体的工作任务和标准上,鼓励员工多谈自己的想法,以一种开放、坦诚的方式进行谈话和交流。面谈可以使管理者和员工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有利于建立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融洽关系,有利于找到和推行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但是正式的面谈容易让员工产生紧张的情绪,因此,管理者应注意语气和表情,尽量以一种亲民的态度,就事论事,避免让员工误解。

3.定期的会议沟通

会议沟通可以满足团队交流的需要;定期参加会议的人员相互之间能掌握工作进展;通过会议沟通,员工往往能从上司口中获取公司战略或价值导向的信息。但应注意明确会议重点,注意会议的频率,避免召开不必要的会议。值得注意的是,管理者可以通过远程会议,与员工进行交流,这样可以减少经常在外地出差人员对于会议的焦虑心理。

非正式沟通是未经计划的,其形式如非正式的会议、闲聊、走动式交谈、吃饭时进行的交谈等。非正式沟通的好处是形式多样、灵活,不需要刻意准备;沟通及时,问题发生后,马上就可以进行简短的交谈,从而使问题很快得到解决;容易拉近主管与员工之间的距离。一方高高在上、一方低三下四无益于问题的解决,应以平和的态度坐下来或邀请第三方协调沟通。举个例子,管理者可以约员工在楼下的咖啡厅聊天,远离工作区,员工自然会放下戒备的心理。聊天话题可以因人而异,比如与已婚员工聊聊孩子和房价,与95后员工聊聊游戏和旅游。当双方的话题聊开后,便巧妙地引入工作话题,毫无违和之感。

●设定共同认可的绩效目标

通过有效的绩效互动沟通,才能对员工的工作结果和工作期望进行规划互动,才能清晰地了解员工期望做些什么,在什么样的情况和环境下履行哪些职责,让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都对绩效目标结果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员工对实现目标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和动力,管理者对量化考核员工也就有了双方都认可的标准。

如果管理者忽视了沟通的作用,使双向互动沟通在这一环节缺失,形成绩效目标信息的下达而无上传的单流向,这不单影响员工对绩效目标的了解和认可,还极可能造成制定的目标偏离客观实际、空洞、片面甚至存在重大失误。

●履行目标职责过程中不断纠偏

通过绩效沟通,员工要反馈预定的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而上级需要了解员工所遇到的障碍,通过了解,才能帮助员工清除工作的障碍,提供必要的领导支持和智力帮助,将員工的工作表现及时反馈给员工,包括正面的和负面的。

从绩效管理流程来看,绩效沟通是串联绩效目标管理过程的重要环节,它贯穿于整个过程的始终。当绩效目标在实施过程中朝良性方向发展时,通过不间断的沟通与对话,上级掌握员工在目标实施过程中继续提升业绩的空间有多大,员工在后期工作中有什么样的期望和要求;通过沟通,员工能及时反馈工作完成情况,从上级主管那里得到必要的帮助,有利于形成持续改进、不断前进的良性循环。当绩效目标在实施过程中朝恶性方向发展,偏离正确的轨道,绩效沟通尤显重要,对企业而言,它有助于降低负面影响,及时阻止损失的继续蔓延,及时的沟通会将对企业的负面影响和损失全面清除,重新助推企业提升整体业绩;对员工而言,及时的沟通有助于员工改进工作的方法和执行力,重回正确轨道,避免阻碍部门或企业整体业绩的提升。

●使考核思想深入人心,考核结果令人信服

通过绩效沟通,最终让双方达成共识与承诺,避免了在绩效考核实施过程中出现分歧,影响考核结果的认可度。通过绩效沟通,绩效考核思想才能深入人心,绩效考核这一工具的使用和考核结果才能得到认可,绩效考核结果才能被广泛认同。

真正的绩效管理“是两个人之间持续的沟通过程”,绩效管理是员工和直接上司的沟通,是组织和管理者的高收益投资,并以此为核心构建了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 事实上,通过绩效管理,员工可以清楚地知道公司希望他做什么,什么事可以自己说了算,工作要干到什么份儿上,什么时候需要上级出面。用一句话总结,绩效管理中的沟通是一种双向的沟通方式。沟通双方应本着解决矛盾和问题的态度创造有利于沟通的环境,消解沟通障碍。只有沟通双方都关注,都有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决心和态度,才可能关注问题背后的一些现象。当然,沟通之后,关键在于按照绩效管理方案、目标的本意去理解和认同,把绩效管理的规章制度等落实到执行的层面,进而达成绩效管理方案所确立的目标,最终实现绩效管理的改进和组织效益的提升。
声明:本平台对转载、分享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其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仅供阅读者参考,本平台将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您与我们联系010-62920618,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谢谢!

让发行变的更简单让订阅变的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