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我得杂志网 > 公司资讯 > 杂志文章 > 电动汽车破局
电动汽车破局
 

2020年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冰火两重天”局面:特斯拉股价一路疯涨,市值超过3000亿美元,理想、小鹏等中国品牌顺利登陆美股,股价同样表现不凡;国内“造车新势力”中的部分跟随者,出现融资困境,倒在通向量产的道路。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纯电动汽车市场,麦肯锡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售出的纯电动汽车总量中,约有57%在中国市场售出。从OEM市场份额看,中国厂商几乎完全垄断了这个市场,占据超过85%市场份额。

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吴听告诉《21CBR》记者,政策引导下,主流汽车厂商均在推进电动车产品,国际厂商会加快在国内新能源市场布局,未来与中国厂商展开在产品、渠道等方面的全面竞争;国内造车新势力在智能化等领域的创新,也会推动传统主机厂商变革。

 中国纯电动汽车市场由本土OEM厂商主导,自主品牌为什么会占得先机? 

我们认为,在国内电动汽车市场,当下自主品牌处于阶段性领先状态。过去5-10年间,他们借助补贴,以较低的价格不断推新产品,迅速将市场建立起来,预计在下一阶段,包括合资品牌在内,造车新势力会在市场当中占据比较重要位置。

如果回看2019年表现,当时市场份额领先的部分品牌,已被其他厂商超越,这是市场发展的一个过程。一旦国家补贴退坡,国际大厂在国内会有发展的新机会。未来,电动汽车市场的竞争,更多将依靠产品竞争力,以及渠道、业务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大家的竞争环境是一样的。

中国汽车厂商多采用现有的内燃机(ICE)平台,以及现成组件和高度模块化系统进行再利用,为什么采用这种方式造纯电汽车?

第一,出于成本考虑,若要开发一个全新的电动平台,投入非常巨大;第二,减少上市时间,电动汽车厂商希望能抓住政策红利窗口期,在市场上快速推出新品,利用成熟的内燃机平台,产品能尽快实现研发量产。开发一个真正的纯电动汽车平台,对任何一个主机厂商来说,都是一个重大战略决策。

汽车行业无论外资或合资品牌,进一步国产化率都是一个目标。国内汽车零部件的整個产业链,越来越成熟,品质、性价也越来越有竞争力,在此基础上,如果可以离供应商更近,那么,不管在供应链安全、响应速度,或是供应商和主机厂间协同开放的效率,都会具有一定优势。

麦肯锡报告关注的国内10款纯电动汽车,有的来自老牌汽车厂商,也有造车新势力,它们在设计上有什么区别?

这一次拆解过程中,8款来自成熟的车企,2款属于造车新势力,我们并未发现两者存在特别的根本性差异,只能说各有千秋。对造车新势力而言,其信息娱乐系统、自动驾驶功能,比传统汽车表现得更加大胆,他们必须依靠新的配置、产品特点打动客户;在质量、稳定性以及产品成熟度方面,传统车企通常优于造车新势力。

未来,传统车企与新势力的竞争,将是不同模式的碰撞。新势力会往科技感方向走,提升用户体验,会有更大胆的创新,产品推进上也将更迅速。值得注意的是,传统车企动作可能要提速。

 就电动汽车产品,消费者的偏好是什么?如何选择?

在2017年、2019年的两次调研中,我们发现,消费者最关心的是充电、续航里程以及产品安全性。过去两年,不管里程焦虑或安全问题,消费认知上已有一个较明显的提升,产品表现仍是驱动其决策的重要因素。

比如,造车新势力通常会推出大量软件服务,进行差异化竞争,在组织运作上更为灵活,在产品安全性等指标上,要进一步提升,就新创品牌而言,安全事故对其冲击和影响会更大。

未来数年,电动汽车品牌仍会在续航里程、车联网、高级辅助驾驶等功能方面,试图打动客户,而某些挥之不去的顾虑仍在限制他们需求,2019年的消费调查显示,45%的受访者提及充电桩等基础设施不足。

 新能源汽车品牌纷纷向二三线等下沉市场扩张,消费者接受度如何?

中国任何一个级别城市,消费者偏好都不是固化的,需求比较多元化。就电动汽车厂商来说,以现有电池成本的下降幅度,其购置成本在2-3年内难以匹敌或者胜过传统燃油车,就一定要在产品上实现差异化,才能推动消费者买单。

大量电动汽车品牌,正在往二线三线城市大力拓展,这些地域上拥有足够多用户,希望有差异化的新产品供其选择,这些是市场发展的自然规律。

今年以来,有部分造车新势力陷入融资困境,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趋势是什么?竞争格局会有怎样的变化?

首先,汽车市场进一步的电气化,是未来发展一个重要趋势。有业内人士称,欧洲电动市场有可能赶超中国,我们认为,中国仍会是全球最重要的电动汽车市场。2019年因补贴的减少,需求增长有所减缓,在国家出台“双积分政策”的助推下,到 2025年,中国电动汽车(大部分是纯电动汽车)渗透率仍有望达到15%左右。

未来,中国电动汽车厂商会在汽车智能化以及业务模式上进行创新,尤其造车新势力,很多厂商打“智能电动车”概念,智能化会体现得更彻底;业务模式方面,将从简单的产品销售转向“产品加服务”的模式,一次性销售会朝持续性销售的方向调整。

国内造车新势力普遍缺乏物理经销商渠道,倒逼它们在渠道上有所创新,拥有直连的客户,电动汽车厂商将推动汽车零售领域的变革,传统经销商将更注重线上线下融合,更多主机厂商期望能直连客户。

声明:本平台对转载、分享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其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仅供阅读者参考,本平台将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您与我们联系010-62920618,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谢谢!

让发行变的更简单让订阅变的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