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我得杂志网 > 公司资讯 > 杂志文章 > 在危机中育新机 于变局中开新局
在危机中育新机 于变局中开新局
 

邹松霖

5月21日至5月28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京胜利召开。

今年两会,是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特殊背景下,因抗疫而推迟召开的。

在这场14亿人参与的战疫中,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统筹全局、沉着应对,果断采取一系列防控和救治举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同时,全国的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中国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

今年两会,会期缩短,重磅不减。习近平共四次“下团组”——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经济界委员,并到内蒙古、湖北、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参加审议——在对话与重要讲话中,凝聚共识,鼓舞斗志,指明方向,也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之治”的高超智慧和磅礴力量。

在这四场团组会议上,習近平讲话各有侧重,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主题贯穿始终。

5月22日,在内蒙古代表团,习近平以“人民至上”为关键词,从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谈起,深刻诠释这四个字的内涵。

5月24日,在湖北代表团,他强调,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要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慎终如始、再接再厉,持续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决不能让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前功尽弃。

5月26日,在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习近平描绘新时代强军“路线图”,为全军部队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练兵备战、改革创新、规划攻坚、党的建设等各项工作,奋力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目标任务指明了方向。

5月23日上午,习近平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因特殊之时、特殊之势下,经济关乎全局,受到外界的格外关注。

如何看待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较大压力,应对国际上保护主义思潮上升?如何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在全国政协经济界联组会上,习近平就当前社会普遍关心、群众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充分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并一一作出回应,提出推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擘画新形势下中国经济大方略。

5月23日上午,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

看清危与机——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5月23日,在看望全国政协经济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他首先全面分析了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并剖析全球经济形势。

看国内,习近平表示,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经济发展前景向好,但也面临着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所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目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较大压力。

观国际,习近平指出,我们还要面对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国际交往受限、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等不利局面,必须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我国发展。

此前,中央已实事求是地谈到了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所在。

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作出了两个“前所未有”的判断。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会议强调,必须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切实增强紧迫感,抓实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不利因素客观存在,但有利因素亦未改变。

习近平强调:“要看到,我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强、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点没有变。”

习近平列举出一系列“定心丸”:

——我国具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强大的生产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

——拥有1亿多市场主体和1.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各类专业技能的人才;

——还有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亿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

——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投资需求潜力巨大;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有利于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有利于促进效率和公平有机统一、不断实现共同富裕。

中国,既有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所蕴含的发展潜力,同时具备制度优势支撑起的应对挑战的底气,危局之中,共生无限机遇。

实际上,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已经多次谈到,要善于化危为机。

今年3月底4月初,习近平在浙江考察时指出:“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

在今年全国两会“下团组”过程中,习近平也多次谈到了“危”与“机”的辩证法。

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强调,这次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较大冲击和影响,但某种程度上也孕育了新的契机。

而在看望全国政协经济界委员,参加联组会时,习近平强调,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在具体谈到疫情之下,民营企业面临的难题时,习近平指出,要进一步发展,仍然是在“难”中发展。“难”是哲学意义上任何领域都面临的、前进道路上永恒的问题。当前,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实现百年奋斗目标的过程中,“难”也存在于方方面面。不同时期破解不同难题,现在我们就要进一步研究怎么破解民营企业发展的现阶段难题。

疫情发生以来,全国经济版图中,最难者莫过于湖北。

5月24日,习近平在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作为全国疫情最重、管控时间最长的省份,湖北经济重振面临较大困难。

对此,习近平指出,湖北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多年积累的综合优势没有改变,在国家和区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没有改变。

习近平强调,中央和国家机关单位、中央企业要继续加大对湖北疫后重振支持力度,让各项政策措施在湖北早落地、早见效、早受益,把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我相信,困难再大,也压不垮英雄的湖北人民。”习近平指出,“经历了这场磨难的湖北、武汉一定能够浴火重生,创造新时代更加辉煌的业绩。”

经济重振面临较大困难的荆楚大地能够浴火重生,全国经济也必然继续在“难”中发展,化危为机。

统筹内与外——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那么,如何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我国发展?

首先,必须做大自己的蛋糕!

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首次提出“六保”,同时提出了另一个重要概念——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5月23日,在联组会上,习近平强调,“面向未来,我们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

构建完整内需体系,从何处发力?

习近平指出,“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

今年以来,习近平已多次强调“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

3月底4月初,习近平在浙江考察时指出,“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着力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

5月12日,习近平在山西考察時指出,希望企业在科技创新上再接再厉、勇攀高峰,在支撑先进制造业发展方面迈出新的更大步伐。

5月1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指出,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强化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保障能力。

而关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今年以来,习近平也曾在多个场合发表重要论述:

同样是在浙江考察时,习近平强调,要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布局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

4月,习近平在陕西考察时强调,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

以新产业生成新动能,以新动能驱动经济新发展,这是中国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必然要求。

同时,在开放型的世界经济中,除了做大自己的蛋糕,必然要求胸怀“大格局”。

“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习近平强调。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一提法也非第一次出现。

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指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在5月23日的联组会上,习近平强调,“现在国际上保护主义思潮上升,但我们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持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以开放、合作、共赢胸怀谋划发展,坚定不移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既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全球经济再平衡的客观要求,

通过进一步优化产业生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在开放合作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把好稳与进——在“稳”和“保”的基础上积极进取

在困境中积极进取,必然建立在安全发展的基础上,必然建立在务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基础上,必然建立在“稳”和“保”的基础上。

习近平对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始终保持着清醒认识。他不止一次说过,“绝不能只重发展不顾安全。”

两年前的2018年4月,习近平在主持召开十九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强调,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

5月23日,在政协经济界联组会上,习近平强调,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加快完善安全发展体制机制,补齐相关短板,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积极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

5月24日,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的审议。

一切根基仍扎牢在落实“保”的任务,做好“稳”的工作。

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强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

5月23日,在政协经济界联组会上,习近平再次强调,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至关重要。“六保”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重要保证。

习近平指出,要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强化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帮扶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做到粮食生产稳字当头、煤电油气安全稳定供应,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同时,要在“稳”和“保”的基础上积极进取。

国民经济之基在“稳”与“保”,国民生计之基在“米袋子”与“菜篮子”。

“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习近平强调。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如此严重,但我国社会始终保持稳定,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稳定供给功不可没。”习近平强调,“总的来说,我国农业连年丰收,粮食储备充裕,完全有能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同时,习近平要求,新形势下,要着力解决农业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重点从农产品结构、抗风险能力、农业现代化水平上发力。

“要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供给,强化‘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考核,加强粮食市场价格监测和监管,加快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

“要稳住猪肉等农副产品价格,落实生猪生产省负总责要求,持续抓好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做好‘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

5月22日,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的审议。

人民至上,始终不渝

谋篇布局,擘画新形势下中国经济大方略,看清危与机,统筹内与外,把好稳与进……一切谋划贯穿于一个理念,一切行动最终归结为一个初心。

习近平一以贯之的理念,就是“人民至上”。

在内蒙古代表团、湖北代表团、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政协经济界委员联组会……每到一个团组,习近平都在与代表委员交谈交流和讲话中,用平易朴实的语言,生动地诠释“人民至上”理念。

“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

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说,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

“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清醒认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所处的岗位,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来为民谋利”“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我们党要做到长期执政,就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

惟其艰难,更显勇毅,也更见担当。

在内蒙古代表团和湖北代表团,习近平两次提到成功救治一位87岁老人的故事。在内蒙古代表团,习近平说:“什么叫人民至上?这么多人围着一个病人转,这真正体现了不惜一切代价。”

今年两会,根据疫情防控需要,中央领导同志都减少了下团组次数。而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是习近平特意提出的。

“我提出,湖北代表团一定得来一下。你们是湖北6000万人民的代表,我要看望一下大家。”

习近平叮嘱湖北广大党员干部,要紧紧依靠人民,发扬在疫情防控斗争中展现的精神面貌,真抓实干,奋力拼搏,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敢于负责、敢于斗争、敢于克服困难去取得新的更大的胜利。

“共同富裕、全面小康,大家一起走这条路。”

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是习近平心中始终牵挂的大事。

在政协经济界联组会上,习近平强调,到2020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是我们党对人民、对历史的郑重承诺。

疫情期间,习近平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方面最大规模会议,对脱贫攻坚“再动员、再部署”;今年两会前夕,习近平先后到陕西、山西考察,实地了解脱贫攻坚成果进展,凸显了脱贫攻坚进入倒计时的强烈紧迫感。

今年两会上,习近平指出,目前,全国还有52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他提醒说:“虽然同过去相比总量不大,但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习近平强调,我们要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政协经济界联组会上,习近平动情地说:“我们这一代人有这样一个情结,一定要把我们的老百姓特别是我们的农民扶一把,社会主義道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全面小康,大家一起走这条路。”

“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今年是极其特殊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在内蒙古代表团,习近平谈到了备受关注的经济议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为何未具体设定经济增速目标。

习近平指出,“今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突如其来的疫情为完成目标任务带来了挑战。我们实事求是,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

“如果没有这次疫情,一般情况下经济增长目标会定在6%左右。但是,疫情发生以后有的事情不由我们作主,世界经济衰退已成定局,我们受到的影响有多大、有多深,还有很多不确定性。”

“如果我们硬性定一个,那着眼点就会变成强刺激、抓增长率了,这样不符合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宗旨,我们一直在讲不以GDP增长率论英雄。‘六稳‘六保,我们追求的是经济的科学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追求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美好生活。其实在追求这些的时候,也会间接推进国内生产总值降幅尽可能减少,但着眼点着力点不能放在GDP增速上。”

习近平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说,“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声明:本平台对转载、分享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其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仅供阅读者参考,本平台将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您与我们联系010-62920618,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谢谢!

让发行变的更简单让订阅变的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