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我得杂志网 > 公司资讯 > 杂志文章 > 迈向数字化,企业必须要做出这三个改变
迈向数字化,企业必须要做出这三个改变
 

今天所有企业都会遇到的一个最大挑战是:不得不接受数字化转型。因为客户已经数字化。而应对数字化转型,企业需要做出三个根本性的改变

1.改变认知

至少要有五个关键认知的改变。

● 今天所有的东西都在转换为数据,不是转换为产品。

● 不是跟别人竞争,而是跟别人合作。

● 拥有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跟谁连接。

● 回到顾客端,建立可信度和开放协同。

● 要有长期的准备。

2.战略思维从竞争逻辑转向共生逻辑

这是第二个根本性的改变。当你的战略目标是创造顾客价值的时候,那你就不是跟谁竞争了,应该是跟谁合作以获取更大的生长空间。

3.组织管理从“分”到“合”

从“分”到“合”中,第一就是管理必须从整体去看,必须有整体性,并且以顾客端作为管理的起点。第二要打开边界,和更多人合作。今天的企业自身无法独立创造价值,而应该和更多企业共生。共生背后的运作机理则是协同。

今天所有企业遇到的挑战都是不确定的,但不确定性并不是大家的危险,最大的危险正如杜拉克所言:“动荡时代最大的危险不是动荡本身,而是仍然用过去的逻辑做事。”所以在数字化当中,实际上需要改变的是认知逻辑、战略逻辑、管理逻辑。

摘编自“春暖花开”

假如下属抢了你的风头,你该怎么办?

假如你的员工拼命树立形象的行为让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分心,或使你和你的团队黯然失色,以下是你可以采取的五个步骤,用以对付主动超越你的员工,同时又不扼杀他们的雄心抱负,或失去你管理他们的权力。

评估他们的自我推销是否妨碍了业绩

一个试图抢老板风头的直接下属可以通过优异的岗位表现来实现。可是有时候,你可能会碰到工作欠佳却在积极推销自己的人。发生这种情况的时候,对此人提醒工作要求十分重要。

以客观之心来控制你的自我怀疑

领导的工作不是拿自己的经验与下属作比较。作为他们的领导,有责任要求他们做出出色的业绩,在他们未能达到期望时对其提出批评。

在处理他们的行为时始终如一

花点时间与他们共同界定你希望建立的界限,这样他们才会对你的老板地位和团队表示尊敬。为加强信任和责任心,不要改变这些界限。

不要被拖入比赛而脱离自己的轨道

有时你会感觉自己开始落后于个别直接下属,但你必须避免进入与他们竞争的陷阱,否则可能会伤害你。

学习你直接下属的大胆无畏

毫无疑问,为实现大胆的目标,你的团队需要有才华、有抱负且脸皮厚的员工。可是当某个直接下属试图抢你的风头、不尊重你的管理的时候,你可以使用这些策略来维护你的领导地位,同时又不扼杀他们的雄心和理想。

摘编自“哈佛商业评论”

为了提升组织效能,你踩过哪些“坑”?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也许不是业绩最好的,但是他身上却有一种魅力,让别人愿意跟着他走,并且他能通过这些追随他的人,拿到想要的结果。

作为组织的领导者,他们经常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才能提升组织效能?在这条路上,大多数人都踩过很多坑:

1.频繁优化组织结构

很多公司的组织架构是为了调整而调整。

2.不懂如何提升人效

实践证明,三个人干五个人的活,拿四个人的钱,组织人效是最高的。

3. 盲目进行绩效改革

从最初的末位淘汰法,到KPI,再到OKR,绩效管理已经演化了很多代,很多公司什么火就用什么考核工具。殊不知,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摘编自“环球人力资源智庫”

把自己当成一家企业,来思考该如何工作

很多人在介绍自己的职业时,总是说“我为XXX公司工作”,不妨换个角度,把自己当成一家公司,以此为起点,你会有完全不同的视角。

建议一:理解自己

从事专业工作,不代表领导觉得你专业

大部分工作两年以上的职场人士,既不是简单劳动,也不是高知识的专家,这种职场人类似于“经验型服务公司”。这就涉及到“专业能力”之外的另一个重要的资产——客户关系。

建议二:理解客户

专业能力强,不代表你服务就好。

要把专业能力转化为服务能力,才能让客户满意——让领导满意。

建议三:理解满意度

服务好,不代表客户就满意。

在领导眼里,最好的员工是每次都能进步的人。所以需要建立对自己能力的“可预测性”。“可预测性”的核心是“能力圈”,所以别做万金油式的员工,要清晰地建立你的能力边界。

建议四:理解生意

就算客户满意,不代表你能赚钱。

所以,最好的职场生存之道就是像“公司做生意”一样工作,把你的专业知识“产品化”,把你的工作“服务化”,克服人性的脆弱与短视,用商业决策的思维来指引自己的行为。

摘编自“人神共奋”

有这三个特质的员工,更容易脱颖而出

中国过去40年,那些取得卓越成绩的企业领袖,大都具有强势、聪明、大胆、敏捷等特点。但这样的领导者也有致命伤:就是大部分这类企业的成功,太过依赖一把手的魄力、眼光和执行力。

这种领导特质的风险在于:组织内其他聪明人的才能难以充分发挥,组织的潜力也难以真正释放;同时万一出错,很容易把企业带到沟里甚至带向深渊。

可以预测,未来能持续成功的领导者,将拥有以下特质:

1.挑战者

强势、聪明,善于审时度势,对事情有与众不同的洞见,并且能够不断推动下属突破边界、跨出舒适区、挑战极限,创造出“宇宙第一的绩效”,走向常人无法想象的境界。

2.鼓舞者

有非凡的鼓舞人、激发人的能力:给人信心,让人看到希望和潜力;赋人以能量,使人不怕失败、哪怕屡败屡战;不断刺激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指导者

成为他人的教练和良师益友:富有同理心,体谅他人的独特处境,并给人以温暖;对他人的成长和成功具有深切的、发自内心的关怀;洞察人的优势和弱势,并知道如何设计过程,帮助他人持续成长。

摘编自“玮哥说书”

读研三年VS工作三年,差距到底有多大?

读研的意义,就是从“本科”脱胎换骨,用时间成本,去搏一个更高的起点,带来更高的薪资,进入更宽广的平台。

多三年工作实践经历,对职场交际之道,会有更现实的认知。但能否把经历变成经验,进而变成职场竞争力,还得看个人造化。

为什么某些行业、专业的人热衷考研,因为这就是敲门砖、入场券。尤其对传统行业来说,其人才结构趋向稳定,新人晋升路径缓慢,所以对学历的要求更严格。

相反,新兴行业对学历的偏见和束缚就会更少,行业增长空间大,所以晋升空间也大。相比之下,学历就不是最重要的了,只要你肯做,就会给你机会。但当新兴行业发展到趋向稳定的阶段,增量变少的时候,学历又成了最直接的筛选标准。

所以不妨先理性分析:你想从事的行业,有多深的学历壁垒?比如:金融、传统工科行业、医学,对学历的要求高;广告传媒对学历的要求就相对小。

读研是为了突破学历壁垒,还是为了逃避社会延缓就业节奏?前者很有必要,后者意义不大。

总体而言,不要被线性思维所限制,社会是多元化发展的,并不完全受一个因素的牵制。

但是,不管是通过考研还是通过工作而获得更高价值的人,都有一个“咬着牙,豁出去”的过程。这个社会没有乌托邦,只有需要直面现实的我们。

摘编自“上班了么”

真正厉害的人,都很会浪费时间

有时候浪费时间也是一件很科学的事。很多人把“公私”分得很开。上班就是工作,下班就是生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时间从不应该被割裂开,且本质上也没有性质的区分。真正需要正确认识并分类的,是我们看待时间的方式。

首先需要做的,是分清两类时间。

一是必要时间,例如:衣食住行、工作、上课……这些时间不能避免。

二是空余时间,即在必要时间之外的时间碎片。这些时间相对短,更容易被浪费,例如:排队或等餐的时间。

真正心智成熟的人,都懂得如何体面应对这样的时间。与其在管理方法上浪费时间,不如掌握直接调动生理条件的技巧。

一、脑结构影响我们心中“必要时间”的长度

其中脑干负责控制的方面牵扯多种基本节律,使大脑按照一定规律工作,节律变更会导致头脑混乱。所以将工作频率和时间节律统一,缩短必要时间,才能达到高效工作的目的。

二、“真空”的闲暇时间,能让人实现高效提升

与其为不确定的未来规划到每一分钟,不如用过去自己的总结指导规划。这样会更容易辨识自己使用了多少有效时间,也能更好地指导自己接下来一天的安排。

三、过多手机时间管理软件,效果适得其反

过多依赖时间管理软件,却没养成很好的时间规划习惯的人,反倒忘了自己的时间本来是要用来干什么的。

见识过这些误区后,还是要回到时间规划的本质上。

一、细化小目標,对抗拖延。二、设置“捕捉装置”,找到无论何时都能记录事情,想法,项目,任务或者通知的方法。三、利用组织系统将所有的工作信息分成三类——项目、任务和活动,特定的时间干特定的事。学会了高效利用时间,剩下的即便“浪费掉”,也都算不上浪费了。

摘编自“网易公开课”

怎么把1年的经验当10年用?

网上流传着一句话:“你所谓的10年工作经验,只不过是1种经验用了10年”。世界在变,可是你还是老想着用老的方法来解决新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结症在于我们大脑的路径依赖而产生的惰性。

你曾经遇到的老问题估计不会少,你不曾遇到的新问题可能还层出不穷。怎么办?老方法可能还能解决部分老的问题,但是完全解决不了新的问题。

换个方法,心态归零

向老板、同事和同行请教学习更好的“套路”(也叫方法论)。别放不下架子,无知不可怕。站在愚昧山峰,无知还以为知道最可怕。因为它会让你手里的锤子成为那头灰犀牛,随时可能冲过来,破坏力极强。

改变习惯,要事优先

考试的时候,你是先做容易的题目,还是难的?面对一堆棘手的问题,你是先解决容易的,还是难的?

调查结果表明,人们更倾向于从容易的开始,而不是难的、棘手的、不容易搞定的。因为容易的耗费大脑的能量更少。

但是容易的事情可能不是最重要的事情。所以需要克服习惯的惯性,让大脑离开舒适区。

随时复盘

避免一头扎进具体的问题里。“泥牛入海+跑得太快+从不回头看一看,想一想”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把脚步稍微地慢下来,随时复盘,随时调整前进的方向、步伐和优先级。

行动力

“快”是任何时代致胜不二的法则。不喊口号,落在行动上,用结果说话!

声明:本平台对转载、分享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其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仅供阅读者参考,本平台将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您与我们联系010-62920618,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谢谢!

让发行变的更简单让订阅变的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