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我得杂志网 > 公司资讯 > 杂志文章 > 打造高效执行力的三元驱动模型
打造高效执行力的三元驱动模型
 

余翊宸 余群建

执行力对于企业、组织、团队意味着什么呢?企业战略只是个目标,目标只是个方向,如何用最经济的手段、最短时间成本达到目标,才是最关键的,但是每个员工的智力、情商、性格、经验、偏好、能力都不一样,难免会存在偏差或难以达到预期,因此就造成了管理者对员工执行力这样或那样的埋怨。

有些管理者认为执行力的强弱取决于责任心,还有管理者认为是个人综合能力的表现。而且,管理者往往会把执行力没有达到预期的责任,怪罪在员工头上,很少在自己身上查找原因,总是会说“作为老板,我要的是结果,没有结果就是执行力差,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管理者还很喜欢推荐《致加西亚的一封信》这本书:不管难度有多大,有多艰难,坚决完成任务,总结起来就四个字——执行力强!并且得出一句鸡汤:“优秀与平庸的区别就是看谁对自己更狠,对目标的完成更有毅力和决心。”

高效执行力的三大主要特征

执行力,顾名思义就是贯彻管理者意图,去完成组织目标的操作能力,是把企业战略转化成为效益、成果的关键。具有高效执行力强的员工,往往具备以下三大主要特征:

第一个主要特征是“想到就立马去做,而且不找任何借口”。费敏曾经在《华为自始至终的战略就是“执行力取胜战略”》 这篇文章中问道,“一个企业里是劣币驱逐良币?还是良币抑制劣币”?华为的“狼性营销”是强大而且一流的,在人性和狼性之间,能使之自然平衡的是什么?如何打造这个组织?华为的做法是“满足客户一切需求,为客户创造价值作为工作评价的第一标准”。

职场人都懂一个道理,那就是“每天有每天的事,今天的事与昨天的事不同,明天又有明天的事”。执行力强的人,秉承“今天的事应该在今天做完”。因此,成功往往属于执行力强的人,因为他们充满自信、充满热情、锲而不舍,对自己给自己的目标、组织给自己的目标,都是全身心地投入,保持着高度的热忱,从不懒惰和拖延。而且,他们深知,懒惰和拖延的结果只能是平庸!

EDS创始人罗斯·佩罗说过:“我们成功的秘诀就是预备、发射、瞄准。”别人惊讶地问:“难道你们不先瞄准?”罗斯·佩罗回到:“哪有时间先瞄准?我们都是一边打一边瞄准......”

第二个主要特征是“追求卓越,不甘平庸”。

卡内基说,“成功毫无技巧可言,我一向只对工作尽力而为而已”,个人只有在自己岗位上追求卓越,才能有激情和热情去做自己给自己、组织给自己的最强执行力。就如同新兵在第一次参加训练时都有畏难的思想,班长都会对新兵说:“在战场上,只有最优秀的士兵,才有活着回来的可能,那些勉强合格的士兵,从走向战场的第一步开始,他的生命就已经以分钟为单位倒计时了!”班长就是要新兵永远追求卓越。

每个组织管理者都懂,只有拥有卓越的优秀士兵,才能有战无不胜的军队;只有拥有卓越的优秀员工,企业发展才能勇立潮头。所以,执行力强的人,都有追求卓越的本质特征。卓越不是一个标准,而是一种境界;它不是优秀,而是优秀中的最优。卓越是一种追求,它在于将自身的优势、能力,以及所能使用的资源,发挥到极致的一种状态。卓越是一种自我超越,追求卓越,注重的是过程。追求卓越的人,使自己的选择和目标不会受到现实的约束和影响,即使当自己身边的人都很失败时,也比他们都好一点,脚步没有附和那些人停止的脚步,而是一直在追求自己的“初心”。

第三个主要特征是“成为驱动者,擅长协作”。

“追求卓越”是个体执行力的优秀元素,“成为驱动者”则是人际组织中执行力的终极体现。这世界上只有两类人,第一种是创造角色的人,第二种是扮演角色的人,无论你身在职场,还是步入创业,想达到执行力的最高境界,你必须成为一个驱动者。因为驱动者拥有一项特殊的才能,即不仰仗权力也能使他人相信并跟随。个体的执行力再强,在组织中也就是“执行”概念,如果你能带领成百上千聚万的人同进退,把执行力由“量变”上升到“质变”,个体执行上升到组织执行,这样才是有真正意义或者是有价值的执行力。“五马拉车”的故事已经告诉了我们这个道理,个体的力量是单薄的,你必须掌握撬动的力量,并且成为那个撬动的支点。

我们应该避免一个误区,那就是以为“执行力强就是埋头苦干”,因此,那种不擅长协作的人绝对不能称之为执行力强的人。纵观历史,一个优秀的团队领导人是非常善于与人合作的,于是乎,善于合作的人成为团队的领袖,而只注重竞争的人成为团队中的一员。刘邦曾经说过:“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执行力强的人,善于发挥协作能力,互补互助,以达到组织和个人最大工作效率。我们的手指如果都是一样长,哪还有现在这样的灵活度?哪还能形成强有力的拳头?

打造高效执行力的三元驱动模型

在执行力上面,管理者往往也很困惑,员工为什么总是“知道做不到”?员工为什么喜欢拖延?员工为什么绩效总是达不到要求或者不付出努力?

到底是什么在阻碍员工的执行力?从生理层面来看,是因为大脑随着人类的进化,是分层的:最里面是乌龟大脑,负责应激反应,是人的本能反应;第二层是狮子大脑,负责生产情绪,是人的兴奋、恐惧反应等等;最外层是前脑额叶,负责思考,人类文明就建立于此。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遇到危险时或者怒急攻心时,你感觉大脑一片空白。

因为人的心理结构发挥的作用,远大于生理结构的影响,人的思维、语言、行为,70%-90%都是“潜意识”驱动的。“意識”,也就是所谓的“意志力”,在“潜意识”面前才真正像一个婴儿。潜意识由无数个“条件反射”组成,而“条件反射”又具有自动化反应、迅速激活、无需思考的特点。

如何拥有超强执行力?这就很需要条件反射!比如你一摸到烫的东西就缩手。自动反应、瞬间激活、无需思考、无需消耗意志力,是直觉,是生命的动力之源。

如何建立条件反射?第一,较强的刺激。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第二,较长时间的刺激。有个小孩子很喜欢吃KFC ,他爸爸连续买了3个月的巨无霸,从此这个小孩再也不想吃KFC了!第三,较高频率的刺激。如巴甫洛夫的喂狗实验。为了打造高效执行力,笔者编制了一个“三元驱动模型图”:

打造高效执行力的第一元是“意愿”。意就是心意、心的方向;愿就是愿望、愿动力,是想要达到某个特定的目标和方向,然后用尽自己的能力去达成那个目标和方向。意愿在工作或完成任务中是起指引作用的,当员工接受了任务或工作时,会对此产生看法或想法,并因此而产生个人主观性思维。就是员工对这件事情或这个岗位的工作是否愿意干?是主动意愿还是被动意愿?

因此,管理者应积极引导员工思考,在工作中是否存在阻碍自己效率提升的问题,管理者应及时奖励员工解决问题的改善行动。这不仅提升了作业效率,更重要的是员工树立了信心,拥有积极向上的态度,并在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方面获得提升,只有当员工能够在工作過程中收获个人成长,即获得成就感,员工积极性才能得以保持。

中国汉字中“企”字的构成为“人”加“止”,就是说没了人,一切都没有可能,也就是说企业不是由事来构成,而是由不同思想、不同性格的人来构成。人的精神动力,表现为人做事的欲望、积极性、意志力,而这种精神动力,从根本上说是从物质利益产生的,但也可以因精神的刺激而产生。无论是物质利益的驱使,还是精神的刺激,都会表现为对人做事“积极性”的调动。

打造高效执行力的第二元是“能力”。在解决了员工的意愿后,要想充分得到员工绩效水平,还要员工有能力去做才行,就是我们俗语讲的“没有金刚钻,不要揽瓷器活儿”。因为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作业顺利完成的最重要内在因素。个人的绩效完成情况因个人的能力不同而不同,绩效改进的前提包括:(1)渴望学习并提高自身的能力,希望受到激励和挑战,得到组织的认可,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2)员工自愿改变,在工作中需要做自我调整和改变,以达到组织要求;(3)自我领悟,当认识到自身的态度、言行、动机等不符合组织的规定或要求,员工能够做适当的调整去改变自己的行为。

刘备托孤白帝之时,特意对诸葛亮说道:“马谡言过其实,不堪大用,君其察之。”但诸葛亮不以为然,不但没有对马谡的能力产生怀疑,还在街亭之战的时候,给马谡安排了一个抵御魏将张郃的任务。结果街亭失守,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第一次北伐被迫结束,蜀汉也失去了入主中原的希望。

按理说,诸葛亮应该非常信服刘备的说法才对,那么他为什么不听刘备的劝告,非要重用没有任何经验的马谡。诸葛亮可能被马谡的“能力”所蒙蔽。马谡熟读兵书,胸藏韬略,出谋划策是他的强项,其观点大多数时候都与诸葛亮相似或相同,他们“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诸葛亮出兵南中,马谡又有“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言论,诸葛亮采纳之后,将混乱的南中治理得井井有条。还有一点是,此时蜀汉无人可用,其一,刘备入川之后,他和诸葛亮先是大力打压益州派,放弃了一部分人才;其二,关羽失荆州,使蜀汉丢失了一部分人才来源;其三,刘备称帝之后,率兵伐吴,却被陆逊败于夷陵,又折了马良等大才;其四,人才培养“青黄不接”,文官中虽有蒋琬、董允、费祎,但是均不能担任诸葛亮接班人的重任,武将之中赵云已经年迈,马忠、张嶷、王平、廖化等人尚差火候,姜维还没有归降。马谡丢失街亭,既有马谡的个人能力和个性自负的问题,更大程度上是诸葛亮团队人才的能力问题。

打造高效执行力的第三元是“机制”。这个怎么理解呢?在哲学方面,借入佛学角度来看,种什么因,结什么果,如果企业利润是果,那么机制就是种下的因。从道家角度讲,就是讲万事万物的规律,机制就是解决与员工道和的问题,因为每个员工的梦想、志向是不一样的,但是员工需要通过一个路径来解决共同的受益。比如,《西游记》四人的志向是不一样的,唐僧志向取得真经,立地成佛,普度众生;悟空是刷存在感,斩妖除魔;八戒是别烦我,赶紧陪你取真经,我回高老庄,让我过上幸福生活;沙僧是找个铁饭碗,将来有人管。虽然四人的志向不一样,但是一个取真经的机制全部都解决了他们的志向,这就是“机制”的力量。

运用好三元驱动模型,可以有效地帮助管理者提升员工的工作效能,并能在实践中逐步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

声明:本平台对转载、分享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其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仅供阅读者参考,本平台将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您与我们联系010-62920618,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谢谢!

让发行变的更简单让订阅变的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