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我得杂志网 > 公司资讯 > 杂志文章 > 中国制造积极应对全球供应链新局面
中国制造积极应对全球供应链新局面
 

2017年,全球贸易绝对值继续增长,但在此期间,同一批价值链的出口从总产出的28.1%下降到22.5%。贸易强度下降幅度最大的全球价值链是那些交易量最大且复杂的,如服装、汽车和电子产品。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在主要市场附近采购,例如从东欧和北非为欧盟提供服务,或从墨西哥为美国提供服务。虽然电子商务也在推动供应链的变革,但是本地化的供应链可以更快地响应履行几乎立即交付的各种产品的承诺,越来越多的采购方倾向于需求市场周边的供应商。

美国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的重要出口目的国。数据显示,在中国今年的全部出口中,中国对美商品出口商品总额占出口总额的19%。其中,对美出口商品不仅集中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上,而且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升级,像电子消费产品、机械工程产品等重资产型产品对美出口也大幅增加。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关于中美2017年全年贸易统计数据(按美元计算)显示,2017年,中国对美国出口额比上年增长8%,达到2.2634万亿美元;进口额增长16%,达到1.8409万亿美元;中国对美贸易顺差比上年增长10%,达到2758亿美元。

然而,就在全球贸易如火如荼地交易增长的同时,贸易战于2018年6月开始在欧美、美加、美墨之间弥漫硝烟。同年7月,中美就340亿美元的商品互相开征关税。一直到今年。

随着中美贸易战不断升温。美国增加关税造成美国企业进口中国制造产品的成本不同程度增加,比如服装行业的成本将增加到11%,汽车行业的成本增加到4%,电子行业的成本增加到2%等。

灵活应对   全球供应链的变化

作为中国政府和中国企业来说,面对美国增加关税,应该保持冷静,以静制动。

首先,因为美国不仅是和中国在打贸易战,从2017年开始,其已经和欧盟、加拿大、墨西哥开打总额近189亿美元的贸易战。

其次,在美国对中国的贸易制裁里,提到了三种情况会使用豁免条款:一是该产品不能在中国之外有可替代的货源;二是关税会严重损害提出申请的美国企业或是美国的利益;三是该产品对中国的相关工业计划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比如“中国制造2025”。

所以,中国企业不应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对此次贸易战的担心上,而是更应该关注如何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用更多的精力来修炼“内功”,保持中国制造原有的素质和产品质量。不要因单一的美国市场变动而影响到自身的“吃饭碗”质量,继续增强自身实力,从应对美国此次增加关税的稳健表现来获得全球其他国家的订单。

中国制造发展要高瞻远瞩,不要将企业的发展仅仅寄托于单一市场上。我们可以调整销售策略,把销售方向朝向欧洲国家,或者向着金砖国家去转型。同时,维护好与现有美国合作企业关系,与客户进行密集沟通,从硬实力和软实力两方面进行完善。

升级创新是中国制造应对危局的终极之路

随着中国制造的崛起,可替代品也越来越多。比如,国产大飞机C919,自问世以来,其订单量持续增加,使得中国不再只依赖于波音飞机。所以,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最好的应对方式不仅仅是保持原有的中国制造的素质和产品质量,更应该是推进新一轮创新驱动战略。事实上,许多中小制造企业安于固化的生产模式和管理,并且对自身的改造意愿不够主动,不少制造业企业主抱着“做生意”的思想,在现有经营模式能赚钱的情况下很难有动力将企业做大,同时接受投资的意愿也比较低。而从这一角度来说,贸易战是将这一矛盾提前激化,迫使中小企业主顺应潮流做出改变,尽管在这一过程中,一定会有大批企业会经过较长的“阵痛期”,但是它在根本上可推动中国制造业的现代化发展。将中国制造业的“惰性”激发为主动性的升级创新。

在阿里云栖大会上,马云首次系统阐述了“新制造”的观点。他提出,新制造的核心是数据,新制造是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完美结合,新制造还是贸易战的解决方案。从中国制造走向创新,除了技术的不断研发外,更重要的也是如何落实新制造方略。

从制造者主导转向消费者主导

在马云对新制造的阐述中有一个核心关键词,即“由消费者主导的制造业”,这与制造业近些年盛行的“柔性生产”概念不谋而合。柔性生产就是指主要依靠有高度柔性的生产线来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方式,而这种生产方式的优势就是可以实现定制化、多样化的生产。

在柔性生产这一命题上,国内不少大型制造企业表现出了极大兴趣。海尔推出的大规模定制解决方案平台COSMOPlat是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其核心理念就是“大规模定制模式”。

根据海尔提供的数据,目前海尔生产线上生产的产品51%是客户定制的,18%是消费者直接下单定制的,海尔的产品不入库率已达到69%,即这些产品不进仓库,直接配送到用户手中。而另外一家通过柔性生产实现转型的企业则是红领集团,作为国内西服行业曾经的领军企业,红领改名酷特智能后已经实现转型,成为了一家服装私人订制企业。同时,还将对外输出转型解决方案,为传统的制造企业提供“互联网+工业”的解决方案,帮助它们进行柔性化和个性化定制的改造。

新制造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实体和虚拟融合,而是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新制造的竞争力不在于制造本身,而是制造背后的创造思想、体验和服务能力。未来,创造就业的重点已经不是制造业,而是现代服务业。新制造从根本上颠覆了价值创造的模式。以前是制造者主导,未来是消费者主导。在制造者主导的时候,是大企业得益;而在消费者主导的时候,则是有技术有创新的中小企业获益。新制造不是大企业的独家专利,将会成为小企业的制胜法宝。

作为发展中的贸易大国,中国坚持贸易自由化理念,在逆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提高中国制造在全球的口碑,以大国姿态和优秀的中国制造产品进军全球。在中国制造的基础上,全力升级为中国创新,形成从研发到制造全产业链,提高全球竞争力,以掌握市场的主动。

声明:本平台对转载、分享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其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仅供阅读者参考,本平台将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您与我们联系010-62920618,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谢谢!

让发行变的更简单让订阅变的更方便